岔河大米,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岔河大米呈卵圓粒形,顆粒飽滿均勻,半透明,有光澤,有茉莉清香味。蒸煮香飄四溢,米飯晶瑩剔透、延伸性好、軟硬適中、富有彈性、綿甜滑潤,米湯粘稠油潤、唇齒留香。2022年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批準對“岔河大米”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產業布局
岔河大米的農產品地理標志地域保護范圍包括:淮安市洪澤區岔河鎮所轄24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8°55′41"~119°06′49",北緯33°10′58"~33°18′49"。2021年,岔河鎮擁有8667公頃省級優質綠色稻米基地。近年來,岔河鎮緊緊圍繞“岔河大米”特色農產品大做文章、巧做文章,發揮現代農業“接二連三”的作用,積極拓展稻米上下游產業鏈和橫向產業鏈。目前,稻谷、大米均實現了由“初加工”到“深加工”的轉變。未來,岔河鎮將著眼園區提質,加快以大米為原材料的食品加工企業落戶,不斷延伸產業鏈,提高大米附加值。
歷史
地處白馬湖畔的岔河是一座有著悠久的千年古鎮,自古便有“淮揚糧倉、魚米之鄉”的美譽。
產地環境
土壤情況:岔河鎮土壤為湖相沉積物,主要以烏土為主,歷史上大量施用白馬湖泥肥草渣堊田,土色深而發烏,烏泥深厚,耕層有機質含量平均高達32.9g/kg,速效鉀133.9ppm,較高的有機質含量使岔河大米口感好。較高的鉀含量有效提高籽粒的灌漿速率,延長籽粒灌漿時間,使水稻籽粒飽滿。
地貌特征:岔河鎮地處洪澤湖下游白馬湖西岸,地勢西高東低,由西部的韋集、超群村增高7.5米,向東至白馬湖邊唐圩、陳向等村增高4.8米,由于地勢緩降,白馬湖、洪澤湖正常蓄水位(白馬湖6.6米,洪澤湖12.5米)高于或遠高于該鎮大部陸地區域,不僅具有自流灌溉的優越條件,而且淮金路以東、鄰近白馬湖湖邊的稻區,還可有效利用經白馬湖大堤內滲過濾的更為潔浄的水源(水質達三類水以上)進行灌溉,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913.3毫米,集中于夏季,保證了岔河大米灌溉用水需求。
氣候資源:岔河鎮位于亞熱帶與暖溫帶過渡地帶,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均氣溫14.9℃;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時數2300小時,日照率52%,≥10℃活動積溫4800℃,夏季氣溫偏低,初霜遲,無霜期較長,光、溫、雨的集中時段與水稻旺盛生長期相吻合,進一步改善與提高稻米品質。加之受洪澤湖、白馬湖兩大水體調節,水稻灌漿結實期溫度相對較低,灌漿期長,形成岔河大米獨特的品質。
粳米價格行情2014年07月14日
· 大豐市豐收大地農產品價格信息中心5元/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