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宮山茶
九宮山茶,是湖北省咸寧市通山縣特產,為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通山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溫暖濕潤氣候區,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雨量充沛,溫暖濕潤。九宮山茶扁形茶香氣持久,滋味鮮醇回甘,葉底嫩綠明亮。條形茶色澤油潤,栗香持久,耐沖泡。2019年1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批準對“九宮山茶”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產業布局
九宮山茶的生產地為湖北省通山縣廈鋪鎮、闖王鎮、九宮山鎮、楊芳林鄉、洪港鎮等五個鄉鎮,地處鄂南地區幕阜山脈中段九宮山及周邊群山,地理坐標東經114°15′—114°58′,北緯29°19′—29°33′。2019年,九宮山茶產地種植規模1200公頃。
歷史
九宮山種植茶葉歷史悠久,晉代有“入武昌山采茗”的記載,咸寧屬武昌郡,唯九宮山是大山,“武昌山”當指九宮山一代,1958年和1980年兩次在這里發現古原生茶樹后裔。九宮山茶根植于九宮山的道教文化,宋代山上便有“茶寮觀”,《九宮山志》載:“稚三峰高地,有茶一頃”。咸寧赤壁是中國綠茶的故鄉,茶葉的栽培與加工,在赤壁有著悠久的歷史。全市有千畝以上茶場4個,其中就有通山闖王的虎頭山茶場。2016年,九宮山茶葉生產專業合作社成功與清華大學海峽關系學院簽約成為全國首家產學研一體的示范基地。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通山地貌為“八山一水一分田”,大致呈西南高、東低的不規則狀況,平均海拔為400米—900米之間。九宮山茶區立地多為山區和低山丘陵地域。主要伴生植物有馬尾松、翠柏、杉類、楓類、櫟、紅豆杉、香框、紅木、銀杏等林木以及厚樸、杜仲、黃連、百合、桔梗、黃金、貝母等野生藥用植物,森林覆蓋率為76.8%。九宮山茶種植境內土壤為風化石砂質黃棕壤,土壤肥力中等。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為5.31%,全氮含量0.12%,速效磷含量16—21毫克/千克,速效鉀含量100—130毫克/千克,土壤pH4.5—5.5之間。這些高山二高山地帶生態優良,植被多樣,雨量充沛,溫暖濕潤,朝夕云霧繚繞,砂頁巖母質發育的酸性紅黃壤,礦質元素及速效鉀含量豐富,為造就九宮山茶獨特品質的優越生態自然條件。 水文情況:富水河位于長江中游南岸,發源于通山與江西省武寧縣交界的幕埠山脈八底洞。由西南向東北流經通山縣,出富池口注入長江。 氣候情況:通山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溫暖濕潤氣候區,光照充足,熱量豐富。年平均日照時數1962.3小時。年平均溫度為17.2°C,≥10°C的活動積溫4386.3°C,全年無霜期248天,晝夜溫差大。年平均降雨量為1829.3毫米,年平均降雨天數為161.5天,平均蒸發量為1389.6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2%。